今日之责任,在我中国少年

都说有虫吃的鸟儿都早起,我们的小雏鹰们每天六点就起床啦,第一件事就是迎着朝阳去练习我们的队歌——《雏鹰之歌》。


许老师带读中

新一天的行程开始了。导游老师介绍完今天的行程和注意事项后,来自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中心小学的志愿者许怡老师领读《游子吟》。

许老师重点解读了“慈母”的深刻含义,让孩子们感受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,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、就在我们身边,并不仅仅是自己的家人,还有这次为我们全程保驾护航的志愿者老师们,为我们提供资助的星创基金会……


孩子们反复吟诵,感悟如何做一个感恩的人、心中有爱的少年。


素有“堵城”之称的北京那是名不虚传呀,今天上午的主要行程是参观圆明园遗址,我们七点从酒店出发,九点左右才到目的地。

但是坐在车上的我们并没有闲着,交流着研学中的收获。


导游老师讲解圆明园中



接下来导游老师生动介绍了圆明园三山五园的创建过程,园内宏大的地域规模、杰出的营造技艺、精美的建筑景群、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......


这一切让孩子心生自豪,感受前人的智慧。


但是,有“万园之园”美称的圆明园于1860年10月6日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、抢掠、焚烧;1900年,圆明园遭遇了八国联军的彻底毁灭,终变成一片废墟。


外国侵略者放的这把火严格来讲,烧毁的不仅仅是“圆明园”,而是包括圆明园在内,范围极广的“三山五园”,即万寿山、玉泉山、香山“三山”,清漪园、圆明园、长春园、静明园、静宜园“五园”。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,面目全非。


介绍完它的历史,导游老师顺势引导孩子回忆书中的课文,书中是如何描述圆明园的?



分享中


孩子们踊跃举手,分享书中的观点和自己的心情,以及对参观圆明园遗址的期待。


大水法遗址

进入圆明园,看到大水法,就有孩子说,这和我们书上的图片一模一样。眼前的废墟比影像更震撼,加上导游老师的讲解,孩子们个个感慨颇多,大脑中自然而然地就闪现“落后就要挨打”、“不欺凌小国”、“居安思危”、“勿忘国耻,振兴中华”、“自强自立”……


海晏堂遗址


圆明园展览馆


孩子参观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



在回程的途中,孩子们直抒胸臆,要好好读书,长大后找回遗落在外的文化瑰宝。

导游老师还说,如今的中国并不是没有能力恢复当初的园林,园内的每一块残垣断壁都是在提醒中国人“国弱被人欺”,要强大自己的国家,首先要让自己变得强大,除了锻炼身体,更要用知识武装自己。

参观的过程有些辛苦,导游老师建议大家好好休息,但孩子们不愿意放弃与同学交流互动的时间。纷纷举手表达此行的感受。

留守儿童

胆怯、害羞是留守儿童的特征之一,为了让他们打开自己的内心和增强孩子自信心。志愿者老师通过积分的形式鼓励孩子举手发言;关注到每一个孩子,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。所以才有了这里的积极和踊跃。



学生教师 游学学员 学员奶奶



从被动到主动,这是突破性的改变。

这也是我们本次游学的目的之一,希望这些种子从此生根发芽。



考清华、上北大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,昨天我们走进了清华,今天下午我们特意请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宋立滨教授,他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方面的研究。


宋教授的爸爸是石油工人,经常要处理井喷的现象,这个工作很危险,每次处理完毕,全身上下除了眼睛其他地方都是黑的。

那么能不能找个人代替爸爸的工作呢?

和现场的孩子一样,他想到了机器人。懵懂的愿望驱使他努力学习,考入了清华大学。在研究机器人的道路上他一直走到了今天。

然后宋教授主要围绕机器人的起源、发展、分类给孩子们介绍,还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展示了不同种类的机器人。




学生提问环节


整个过程,孩子们都看得惊叹不已。宋教授不仅给孩子看到科技的发达,也和孩子们讲到做科研的辛苦,比如:最长时间的一次加班连续72小时不睡觉,喝咖啡喝到没有免疫力……

我们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呢?

这应该就是科研精神,正好回应的上午的“落后就要挨打”,别的国家有的,我们也要有,国家如此,家庭如此,个人也是如此。

他在给孩子们展示机器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时候,也在告诉孩子们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坚持就是胜利,困难只是暂时的,我们要敢于尝试。



宋教授签名环节

现在很多小学都特别重视传统文化,戏曲进校园就是其中之一,来到首都北京,我们更不能错过。所以在今天的最后一个环节,我们请来了清华大学学子杜俊弘,一名文艺理工男,也是清华大学学生音乐剧设的主创人员,他导演的《致埃文·汉森》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,他更精通中国古典音乐。


杜俊弘演奏


今天他用一首昆曲《牡丹亭》开场,然后给孩子们介绍了中国的乐器种类及其结构,比如:琵琶、笛子(曲笛、梆笛)、古琴、古筝、扬琴……


学生体验


孩子们踊跃参与,学习京剧的唱腔,还上台体验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,真正让孩子近距离感受艺术、亲近艺术、体验艺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