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北京,有三件事必做不可,“逛长城,游故宫,吃烤鸭”,在游学活动倒数第二天的行程里,学员们就来到了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——故宫博物院。
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、最完整的古建筑群,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,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,被称为“殿宇之海”,气魄宏伟,极为壮观。无论是平面布局,立体效果,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,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。
故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聚集地,透过皇家宫殿的建筑风格与规制,留守儿童们可以窥视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礼度法制;透过一幅幅构图精致的国画,他们可以感悟古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傲人风骨;透过威严肃穆的宫殿内饰和深宫内苑,他们可以探查封建社会百姓生活的困苦。
跟随导游的讲解,学员们增长了知识,要进入故宫"午门"是必经之地,走近门口我们看到三个门(其实是5个,还有两个是掖门,从北面才能看见,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),最中间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出入专用;皇帝大婚时,皇后可以进一次;殿试考中状元,榜眼,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。在清代,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,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。
徜徉于故宫中轴线上的主要宫殿,学员们紧紧跟随讲解导游了解学习朝代更迭对宫殿使用方式的影响,深刻理解了变化发展的必然性。学员们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积极与讲解老师互动问答。在一次次问答中,中华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具象。
角楼,建于明代。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,屋顶有三层,因为屋顶有9条主要屋脊,所以称做九脊殿,因为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艺术,而成为故宫的标志。
说到明代建筑,不得不提到“嘲风”,龙生九子的第三子,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,而且还具有震慑妖魔,清除灾祸的含义,所以多见于檐角。
中途休息时,学员们围坐一起,在故宫畅所欲言,有许多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,气氛热烈欢快,也进一步增进了师生感情,同学友谊。

走进故宫,与历史对话。孩子们学会懂得感恩,知道了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,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家长的殷切期望,坚定了自己刻苦学习的决心,树立了近期目标和远大理想,更加热爱祖国,也更加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!
End